(资料图)
近年来,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央隆乡党委创新推行“党建+”模式助推乡村振兴,优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路径,逐步实现环境蜕变、产业蝶变和人文嬗变,跑出乡村振兴“加速度”。
“党建+组织建设”,筑牢乡村振兴“桥头堡”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为加快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。持续做实村级换届“后半篇文章”,针对基层党建、产业发展、社会治理等短板弱项,采取“1+1”“1+N”等方式,通过以会代训、现场观摩、实地考察等形式,积极引导“领头雁”发挥好核心引领作用、展现好为民服务本色,把思想统一到“想干事”上、把能力体现在“会干事”上、把目标落实到“干成事”上,促使村级干部自我加压、自我充电、自我学习。同时,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“书记比武”活动,对村级活动阵地进行升级改造,提升“建、管、用”水平,通过完善议事规则、民主决策机制、考核评价等制度,构建权责明晰、担子共挑、合力干事的履职尽责工作机制,推进村级组织高效运行。
“党建+人才培养”,激活乡村振兴“蓄水池”。坚持在“选育管用”上下真功夫,通过亮标准“选才”、拓渠道“识才”、多方式“挑才”等方式,策应最新人才政策,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,不断充实村级后备力量。创新实施乡土人才“回引”工程,建立乡村党员干部与在外出乡土人才长效联络机制,通过亲情、友情、乡情感化,吸引乡贤能人带人才、带项目、带资金回乡建功立业。近年来已有4名大学生聘任村级助理员、15名乡贤纳入村干部后备库、20余名能人返乡创业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一股“源头活水”。同时对具有一技之长、带动效应明显的“土专家”“牧秀才”等实用人才“挖”出来,通过远程教育站点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、新青年牧民夜校等平台,打造乡土人才“理论课堂”“流动课堂”“实践课堂”,提升推动乡村振兴本领。
“党建+产业发展”,增添乡村振兴“源动力”。立足各村产业基础,积极探索“党建引领+集体经济带动+牧户参与”发展模式,打造“党建+”特色产业,推动全乡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。曲库村党支部发挥集体经济带动作用,创建祁连山牦牛繁育中心,助推牦牛产业链补链强链;托勒村党支部充分发挥联点帮扶单位优势,建设“牧光互补”羊棚,打造“清洁能源+藏羊养殖+草料加工”产业品牌;阿尔格村党支部发挥能人带头致富作用,实施千头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,通过抱团协作壮大集体产业;夏尔格村利用区域优势,建设千只藏羊标准化生产基地,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。截至2022年底,全乡村集体经济年度收益210.66万元,4村平均达到52.67万元,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.11万元,实现“输血”与“造血”并驾齐驱,村集体经济“提质复壮”。
“党建+社会治理”,绘就乡村振兴“新画卷”。立足地广人稀、群众居住分散、服务半径大的乡情实际,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探索牧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。通过健全完善基层治理数据库、实行党员“入格联户”制、推行“牧长制”、乡村服务社区化等“一库三制”,构建起以政治、自治、法治、德治、智治“五治融合”的乡基层治理体系,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。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主线,由群众共同参与制定村规民约、红白理事会章程等制度,引导各族群众移风易俗、崇德向善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、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活动,不断丰富乡村人文底蕴和精神内涵。依托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,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,建立共建共管共享机制,营造了全民参与文明创建的良好局面。(祁连县委宣传部供稿)